5月22日,由湖北大学中国农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办的“虾稻共作”HBCER项目研讨会召开,来自政、产、学、研各界代表聚焦“虾稻共作”农业领域碳减排与碳交易,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湖北碳市场的试点政策,积极挖掘和应对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,更好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处长张志祥,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廖琪,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樊丹,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,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传银,潜江虾稻协会会长李广斌,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徐祥玉,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祝欣,中囯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、湖北大学教授王红玲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负责人等出席会议。
祝欣在致辞中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致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,提出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把绿色发展作为国家长期战略,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。王红玲教授团队近年来始终立足国家发展需要,走在科学研究前沿领域,长期关注绿色发展问题,深耕碳减排、碳交易及政策创新研究,成果丰硕。
王红玲教授及中心团队成员分别作了《农业碳减排碳交易现状、趋势及意义》《稻虾模式生产技术、碳排放现状与进一步优化途径》《潜江“虾稻共作”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的设计与潜力》的专题报告。
与会人员深入交流探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碳交易及农业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。大家表示,“虾稻共作”作为气候智慧型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,突出以粮为主、生态优先和产业化发展。对“虾稻共作”模式开发CCER/HBCER项目方法学,探索“虾稻共作”CCER/HBCER项目交易,不仅走在理论探索的前沿,也是实现农业“双碳”目标的大胆尝试与创新”。
(审稿:刘明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