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综合新闻 > 正文

湖北大学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:科技下乡共促乡村振兴

作者:记者鲜文涛   来源:湖北大学融媒体中心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2-11-21  

亩产843公斤!近日,湖北大学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再传捷报,肽肥水稻加密种植模式在当地试验成功,亩产比常规种植高出49%。

成立一年多来,湖北大学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按照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发展思路,开发核心肥料与种植技术,打造富硒有机水稻、蔬菜、茶叶等特色品牌,带动利川生态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

科技下乡助力利川绿色发展

2021年4月,湖北大学启动实施“双十行动”计划,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亚东牵头成立湖北大学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,瞄准当地特色优势和发展需求,在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、清洁能源、生态保护修复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,培育壮大生态产业,服务强县工程建设。

“研究院前期主要以核心肥料与种植技术为支撑,在利川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,探索具有地方特色、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”。李亚东教授是利川人,从事生态肥研究20余年,开发的多肽有机氮肥具有无污染、肥力强、增产量、保水分等优势。一年多来,他为众多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,并进行土壤污染治理研究与示范等,先后被当地授予“候鸟人才特别贡献奖 ”“出彩忠路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目前,研究院已成立由20位教授组成的专家工作站,集聚生态农业、市场销售、环境保护、旅游规划、文化传播等各领域力量,为当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、人才培训、招商引资等全方位服务。

打造生态农业“一村一品”

利川市文斗镇最高海拔1711.5米,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左右,水土含硒,空气洁净。研究院扶持利川东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选择青山村、回龙村1000余亩未施农药的耕地,打造了高山富硒有机蔬菜品牌——利川东辉包菜。

“采用研究院提供的生态肥,蔬菜品质更好!”公司负责人林成瞻介绍,东辉包菜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,实行人工除草。目前,东辉包菜已进入恩施州60余家商超,同时直供大型国有企业食堂,比普通包菜价格高出数倍,填补了当地高附加值蔬菜产业的空白。

利川市忠路镇凤凰村种茶历史悠久,研究院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《利川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》,帮扶凤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瞄准高品质有机茶方向,建立以肽肥为基础的无农药、无化肥生态茶园900亩。公司负责人李菊芳表示,该有机茶芽头壮、产量高、抗干旱、品质好,实现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。未来将继续扩大示范面积,助力当地打造全域有机茶产业。

在利川市汪营镇石坝村,研究院与利川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合作,针对当地一般杂交稻进行“多肽有机氮肥+不同规格密植”新型集成技术试验。今年收获数据表明,试验亩产达843公斤,相比常规种植亩产563公斤高出280公斤,增产49%。计划明年示范推广种植500亩以上,再创建一个“一村一品”大米品牌。

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

文斗镇回龙村村民董道凤一家以前仅靠4亩土地生活,收入微薄。现在他们将土地流转给东辉包菜种植基地,并在基地务工。他表示,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,且每年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可达2万余元,比种地高出不少。

在东辉包菜种植基地,像董道凤这样就地务工、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。据统计,通过产业扶贫,基地累计带动32户村民就业,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,为防止返贫提供了有效保障。

“不仅要自己富,还要带动全村百姓一起富,共同缔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。”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兼凤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菊芳介绍,有机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她们公司日常可吸纳50余人就业。作为恩施州产业振兴重点村,在研究院等各方力量支持下,凤凰村茶叶产业不断壮大,目前共吸引600户村民从事相关工作,既能就近获得稳定收入,也能缓解留守人群问题。

李亚东教授表示,研究院目前已与文斗镇签订高山蔬菜生产和乡村振兴合作协议,为团堡镇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,未来计划扶持10家产业公司,进一步激活村民内生发展动力,共同开发15个以上“一村一品”项目,带动20个自然村实现振兴。

(审稿:刘怀元)

湖北大学珠海研究院微信公众号